虽然他想要在这几年就退休,但这不是还没退休吗?
怎么感觉已经越来越没存在感了呢?
“父皇,历朝历代寺庙都是藏污纳垢之所,大明要中兴这些问题就不能置之不理。”
朱厚照拱手,认真无比:“顽疾不重时不重视不去治理,当成为重症、不治之症时再想处理就晚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朱厚炜:“儿臣附议。”
“让礼部、让太常寺来帮你们处理吧。”
弘治皇帝看着头疼,这厚厚一沓绝对不是短期内完成的,一下子就想要给他灌输进去这不是为难他这个当爹的吗?
算了算了,还是当甩手掌柜,交给儿子和臣属们去干好了。
“太子妃要不了多少日子就快要生产了,有些事能放的就放一放,多陪一陪太子妃。”
在朱厚照、朱厚炜离开时,弘治皇帝还不住出言对朱厚照说道。
什么宗教问题,哪有他即将出生的好大孙重要!
咱们不能舍本逐末啊!
“知道,儿臣知道了。”
朱厚照摆摆手,扭头就小声对朱厚炜嘀咕。
“父皇这,望之不似人君啊。”
“身为一国之君,就不能努努力琢磨琢磨怎么处理弊病让大明再度伟大吗?”
“以前还嫌弃咱们不回来参政议政,现在可倒好,咱们努力干活他自己反倒越来越摆。”
说罢,朱厚照不由望天惆怅叹息。
“这一届的家长不好带啊。”
“带不动,真的带不动。”
朱厚炜:。。。。。。
这台词,原本应该是文官和父皇们形容你的吧?
你这说的都是他们的词儿啊!
ps:关于宗教管理其实历朝历代都有在做,洪武二十四年清理佛、道二教,僧限三年一度给牒;
凡各府州县寺观,但存宽大者一所,并居之。凡僧道,府不得过四十人,州三十人,县二十人。民年非四十以上,女年非五十以上者,不得出家;
洪武二十八年还令天下僧道赴京考试给牒,不通经典者黜之。
老朱作为这一行出身的实际上对宗教已经做了很多的管理希望革除一些毛病,像是我佛不渡本科以下这种梗实际上在明时期真的可以用,因为他们的碟是真的要考试来得到。
但因为许多客观因素的限制很多规矩名存实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