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伙思维这么跳脱的吗?
崔文焕心中暗笑,这酒蒙子真是三句话就把天聊死,他能爬上御史大夫的高位就是个奇迹!
李白也察觉到自己的话有些不妥,马上往回圆:“下官指的是没有像王忠嗣那种跨海偷袭幽州,没有郭子仪强攻济南城全歼蔡希德,像李光弼那种反客为主,直捣高原的赫赫战功……
“呵呵……是、是。”
杜希望只能干笑,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反驳。
实事求是的说,自己虽然打了四年的仗,但确实没有一场战役能跟李白说的这几场相比。
如果硬要说自己功劳最大的一场,应该就是奇袭扬州城,但那一战的主谋是申王李祎,自己只能算是副帅。
崔文焕想笑几声又不敢,只能硬憋着,几乎就要憋出内伤来。
李白发现自己不解释还好,越解释越糟糕,急中生智道:“杜公不要误会,我也不是说你不如王忠嗣、郭子仪他们……
下官的意思是「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就像开国的卫国公(李靖)那样,戎马一生,也没有过于显赫的功劳,但谁敢小瞧卫公的用兵才能?”
听了李白的这句解释,杜希望的不悦方才散去,哂笑一声:“杜某何德何能,敢望卫公之项背?时候不早了,咱们走快一些吧!”
不等李白换个话题,杜希望便加快了脚步。
望着杜希望脚步匆匆的样子,李白心中暗自腹诽。
我都把你拿来和李药师相提并论了,难道杜国丈你还不高兴?
再说了,我也没有诋毁你吧?
实话实说而已!
实事求是的说,你的功劳就是不如王忠嗣、郭子仪、李光弼,我这还没说仆固怀恩呢,也不算贬低你吧?
这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呢,就不能坦诚相待?
片刻之后,杜希望来到了太极殿。
此刻距离朝会开始还有两炷香的功夫,但已经有五六十名官员到场,这里面既有身穿紫袍的尚书,也有身穿绿袍的郎中,但却没有一个人认识杜希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杜希望上次出现在长安还是女儿杜芳菲嫁给太子李瑛为妾的时候,那已经是距今七年前的事情了。
将女儿送进东宫之后,杜希望便离开长安返回了任职的泗水县做了两年县令,后来遭到户部打压被调往常山郡真定县担任县尉。
但在真定县干了半年,杜希望就因为往边陲押解粮食留在了北庭,并在边疆立功,被李隆基擢升为北庭都护司马。
因为距离太远,杜希望的妻妾们无法随行,只能从真定县返回杜希望的老家万年县定居,从此夫妻分别。
再后来,杜希望追随李瑛平定突厥,被任命为右军主将,统帅四万兵马前往云中县屯兵。
几个月以后李瑛“挟天子以令大唐”,在灵州登基称帝,并任命杜希望为河东道行军大总管,独掌一军。
从这之后,杜希望就一直在外面统军打仗,首先帮助李瑛平定了河东治下各郡,又向南阻挡洛阳朝廷麾下李钦、李晟父子,以及李光弼的反攻,另外还要向北抵挡幽州叛军对河东的入侵。
可以说,这个阶段的杜希望就是李瑛手下的头号大将,甚至是李瑛的定海神针,正是靠着杜希望的卓越表现才让长安军稳住了河东的局势,才给李瑛从萧关反攻长安创造了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