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这些日子没少折腾,卖了铺子、田地和酒楼,又来回接应瓷器,一笔笔银钱进出都要算得清清楚楚。
张氏道:“瓷器铺子那边如何?”
他们在汴京只有一间瓷器铺子,且摆放的都是陈设瓷,阿琰订的价钱极高,平日贩卖的数目极少,赚到的银钱,勉强够赁铺子的。
“刚要跟张娘子说这个,”陈尚君欢喜地道,“今日足足卖出去十件瓷器。”
张氏一怔:“这……买瓷器的是什么人?”
陈尚君摇头:“看穿着也是个商贾,我让人去打探消息了,说他们不止买了我们的瓷器,还购置了不少玉器、书画,应该是蓄藏用的。”
“咱们铺子的管事问了他,为何一下子购置这么多?”
陈设瓷不比寻常瓷器,买三五件已是不少,哪里见过这般的手笔,也难怪管事会问。张氏道:“那人怎么说?”
陈尚君笑着:“那人说,大娘子将咱们的瓷器卖去了海上和榷场,等到这些地方卖好了,咱们的瓷器价钱自然越来越高。尤其陈设瓷,几窑兴许才能烧出一件,十分难得,买到手中定然亏不了。”
“还问我们多久会有新瓷器送到,过一两个月他会再来。”
张氏听得一阵心跳,她之前还想铺子都关掉了,若是赚不到银钱,她就带着钦哥儿回大名府,钦哥儿读书要花不少银钱,不能再拖累阿琰。
不成想这么快就有了转机。
“大娘子就说让张娘子放心,”陈尚君道,“银钱花出去,必然能赚回来。”大娘子卖铺子不是做买卖亏了银钱,而是要买海船,外面商贾知晓了,只会觉得大娘子厉害,会想方设法地与大娘子做买卖。
还有不少商贾等着大娘子回来呢,海上的买卖顺利,不出三年,大娘子手里会有更多的“南城码头”。
张氏耳听目染多了,自然也能看透这些,唯一让她有些担忧的就是……柳郎君说,从前阿琰的买卖多,就算有一个铺子做的不好,还有其余的买卖帮衬。现在多数银钱压在海运上,海运若是出了差错,可能要有大问题。
张氏念了几句佛号,只希望佛祖能保佑阿琰顺顺利利。
……
汴京北城外,一处庄子上。
蒋甄如的嫂嫂吴娘子坐在椅子上,屋子里还坐着几个三十多岁的男子。
“他们明日就会到汴京?”吴娘子询问。
管事应声:“让人去看过了,最迟未时也能进城。”
“走得还真慢,”吴娘子道,“若不是还要押送犯人,只怕要沿途游山玩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