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丰设计出图纸,不到十天的时间,各种零件已经全部送到了坤城。
个别需要修改的,又费了三天的工夫。
终于,一支现代版的霰弹枪被林丰组装成功。
至于子弹的药量,林丰是自己琢磨出来的,需要实弹射击,才能进一步调整数据。
这个活比较危险,但又不能交给别人去做。
林丰需要在实弹射击时,凭具体的感觉和数据,去调整药量,还有设计精度得凭手感去判断等等。
没办法,林丰让人用铁皮,做了个防护罩,把自己套进去,整个上半身都躲在防护罩里。
手部的防护罩是活动的,指头能扣动扳机。
再用木架,将枪支固定住。
在前方三十五步处,立起一块木板,上面贴了白纸,作为靶子。
白纸上画了一圈一圈的环形靶标,作为记录每一枪的具体数据。
林丰的四个参谋和十几个护卫,一直看着他忙活。
终于,一切准备好,林丰开始正式实验。
熟练地将子弹塞进枪膛,张开扳机,瞄准前方的标靶。
林丰躲进防护罩里,将套着钢套的手指,扣住扳机。
在示意其他人都躲远点后,咬牙扣动了扳机。
随着撞针击中子弹的黄铜尾部,先是冒起青烟,然后爆出一声巨响。
木架抖动了一下。
林丰觉得自己耳朵被震得尖叫起来。
不过,实验数据还不错,射击精度也差强人意。
三十五步的距离,子弹里的二十颗钢珠,有十三颗,在标靶上留下了痕迹。
林丰试了三枪,将数据做了对比,然后开始根据三次的实验数据做调整。
别看制作时只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可实验调整,却用去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最终将霰弹枪的各项数据,固定下来,才开始正式量产。
林丰将谢重从京西府调回来,挑选了五百人,成立了火器营。
这五百人,全部出身镇西,是跟着林丰南征北战的老兵,也都做到了基层军官,甚至有人已经是部将职务。
谢重则出任火器营统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