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以上的所有项目,都几乎跟大明军队的战力直接挂钩。
每一项技术的突破,都将部分改写战争规则,而且诸如玻璃水泥等技术用于民用,也可造福百姓。
“回殿下,是有些收获,殿下稍等。”宋应星说完,王徵等人便与其一起出了屋子。
王徵走到门槛处时,还一个趔趄差点摔倒,得亏宋应星搀扶了一下,毕懋康也时常咳嗽。
这让张世康心里头咯噔一下。
在制造总局的初创团队里,王徵和毕懋康的年纪最大,两人同岁,今年都七十二高龄了。
人至七十古来稀,作为非科班出身,张世康并不能清楚的知道两个大佬亡于何年何月,但这个年纪,属实是让人担忧。
这时候又没有后世先进的医疗仪器,莫说医疗仪器,连医疗系统都颇不健全。
除了朝廷设立太医院,纠集着一批医术尚可的御医外,地方莫说医院,就是郎中也没几个。
看来,等朝廷再缓一缓,公立医院也得考虑设立了,张世康心道。
没过多久,王徵等人拖着佝偻的身体再度过来,他们的身后还跟着几个匠师,各自手里都拿着东西。
宋应星指着其中一个匠师手里的东西道:
“殿下两年前所说的水泥,不知可是这种东西?”
那匠师手里抱着的,正是两块小一号的青砖,这青砖中间由土灰色粘合剂粘合在一起。
张世康走近观摩,甚至用手指甲去抠两块砖之间的粘合剂。
大明的粘合剂其实也很多,但不论是夯土,还是石灰、三合土,这些粘合剂干燥后仍旧不够坚硬,用手指甲总能抠掉部分。
可是那两块青砖中间的粘合剂,却极为坚硬,其触感与后世他所见过的普通水泥非常相似。
再观察其颜色,也与后世的水泥相像,他让那匠师匠转头放在地上,把刚才没喝完的茶水浇在粘合处。
少倾并不变化,粘合剂仍旧坚硬无比,他干脆直接拎着茶壶往上浇,粘合剂并没有因为水的浸润而消散,仍旧坚挺。
于是张世康的表情立马变得有些激动。
“宋老,这就是水泥啊!你竟然真的研制成功了!”
与张世康的激动相比,宋应星反倒平静多了,他只是摆了摆手谦逊道:
“这都是殿下的功劳。
已然两年了,按照殿下当初的设想,属下历经两百多次实验,最终才逐渐能达到目前的效果。
这水泥的核心配料乃是火山灰,这东西着实费了不少功夫,属下最终才在黔国公的帮助下,自云南深山采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