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这特么一开始就有点不对劲儿。
张世康悄摸抬头瞅了一眼崇祯老哥,只觉浑身一抖,因为他发现崇祯老哥也在紧紧盯着他,那表情很令人玩味,但肯定不是愤怒。
这就更让张世康摸不着头脑了。
足有三息功夫,终于有人率先站不住了,定国公徐允桢第一个站了出来。
“陛下,大明朝这些年战乱不断、灾祸频频,幸有武英郡王殿下力挽狂澜,方有如今之局面。
然和平毕竟未久,百姓毕竟不能温饱,建奴毕竟仍存,东南更有郑氏不靖。
若此时收回兵权,恐使贪腐抬头、建奴喘息而郑氏愈狂也,更有卸磨杀驴之嫌,恐落悠悠众口之实,不利江山社稷,不利朝廷声誉。
臣斗胆,请陛下三思。”
定国公的言辞不可谓不犀利,也不可谓不全面,就连张世康都觉得,这老叔说的好有道理。
不过他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儿,娘的,这老叔怎么能说他是驴?
这太过分了,朝廷不是生产队,他也不是拉磨的,徐文远才是驴,你全家都是驴!
这么敏感的事情,作为张世康的老爹,英国公张之极自然不方便发言,定国公打头,其余勋戚立即跪地附议。
该说不说,勋戚阵营现在是出奇的团结。
这一点上,张世康倒是一点也不惊讶,他早就知道这群世叔、世伯们会跟自己唱反调。
毕竟勋戚苦文臣久矣,好不容易勋戚里出了个牛逼之人,他们终于能在文官面前扬眉吐气一把,才不会同意张世康把优势交出去。
张世康不爽的是,就连孙维藩以及次子团的那群弟兄们,竟然也跟徐允桢一块附议。
这就有点过分了,心道平时老子对你们这么好,竟然也要跟老子唱反调,实在是不当人子。
但这都不重要,唯独让他心里感觉不对劲儿的,仍旧是崇祯老哥。
正纳闷着,但听崇祯皇帝道:
“诸位卿家且先平身。”
声音温和,表情平静。
不对劲儿。
这也太不崇祯了!
“陛下,臣是认真的。”张世康补充道。
“臣虽立大功,但年纪尚轻,不够稳重,近来总觉得胸膛里有洪荒之力无处发泄。
这功劳太大,就容易恃宠而骄,还容易恃才傲物,臣最近就总是忍不住显摆自己的功劳。
这是什么行为?
往小了说,这是大逆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