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理性告诉他,他必须赶紧去拟旨。
于是王承恩就迈开鸭子步,往大殿后头走,同时心里头默念着一二三四的数字。
刚数到三,果然就有人先绷不住了。
孙维藩当即再次拜倒:
“陛下呀,这这这……臣不是这个意思……臣只是……”
“行了,别装了!”
孙维藩本来就嘴笨,结结巴巴的也不知道怎么解释,最终还是崇祯皇帝看不下去了,直接打断。
都是千年的狐狸,你们俩货给朕玩什么聊斋。
“朕不希望无忌辞官。”崇祯皇帝意味深长的道。
“郡王殿下胸有韬略腹有大义,大明不能没有王爷,臣也不希望殿下他辞官。”刘文柄立马跟上。
孙维藩左右瞅了瞅。
“陛下,俺也一样。”
到了这时候,方正化哪里还看不明白,知道自己是误会武英郡王了,立马跪地请罪。
他本来就觉着古怪,从他与武英郡王并不多的几次接触中,直觉上他并不认为张世康会有谋逆心思。
方正化是懂兵的,而不论是近卫军还是虎贲军,张世康都非常舍得放权,几乎可以说是甩手掌柜。
历朝历代真有谋逆心思的人,是绝不可能这样做的。
但没办法,他在关外的消息渠道太少了,东厂在张世康的建议下,主要职能已经成了宣传部门以及舆情控制部门,监督百官也主要针对两京十三省的体制内官员。
他对关外的事,乃至军队里的事了解的并不多,而张世康手里握着锦衣卫,想躲开其他衙门的监督实在不难,好在是崇祯皇帝并未怪罪他。
王承恩又退回到了原地,五个人开始大眼瞪小眼。
目的达成一致了,问题是怎么来解决问题。
几人都算是与张世康接触最多的人,都知道张世康的性子,属于是牵着不走打着倒退的混不吝,还懒。
“陛下,建奴虽然被打残了,但毕竟还在,不如就以这个为借口,陛下为天子,那大侄儿还能忤逆不成?”
孙维藩开动脑筋,先出了主意,并觉得十分可行。
王承恩立马出来反驳道:
“公爷,此计不妥,建奴几无可战兵力,倘若不是朝廷粮草不济,殿下他很可能就一鼓作气灭了建奴。
如今夏粮再有半月基本就能入库,若果真如此说,殿下他可能会立即再度领兵讨伐,几个月后,咋办?
再者说,殿下他……他风评并不好。”
王承恩的意思再明白不过,旁的人不说,那小子还真敢抗旨,只不过王承恩是顾忌崇祯皇帝的面子,没有明说。
“有了!陛下,如今虽然流寇和建奴均已不成气候,但是海患还在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