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孙维藩晋爵为世袭国公虽然罕见,但大明开国以及靖难时,毕竟封过。
可异姓王这玩意儿,大明终其国祚两百七十年,也就给过追封。
譬如黔宁王沐英、岐阳王李文忠、开平王常遇春、中山王徐达等,皆是死后追封不得世袭,而他们生前也都是公侯。
活着的异姓王在大明不能说凤毛麟角,压根就没出现过。
就连张世康都愣了一下,而后悄摸抬头看了一眼崇祯老哥,发现对方在对着他姨妈笑,不由得抖了一抖。
李邦华终于忍不住了,待圣旨宣读完毕,张世康还未来得及接旨之前,率先跪倒在地道:
“陛下,我朝以汉制为鉴,有非皇族不王之祖制,况镇国公年仅及冠,望陛下三思呀!”
李邦华一打头,其余文官至少有三分之一的,都跪倒在地,希望崇祯皇帝收回成命。
倒不是李邦华嫉妒,之所以自汉之后,历朝历代皆有非皇族不王的制度,最重要原因无非就是王权过大,容易滋生叛逆。
而李邦华反对也大抵如此,张世康的威望已经够高了,位列三公、世袭罔替的国公,剑履上殿、入朝不屈、赞拜不名……
这若晋爵为王,还昭告天下,陛下呀,你当真是认真的吗?
张世康其实对李邦华并无恶感,即使现在李邦华反对他晋爵,张世康仍旧没有生气。
在此之前,李邦华已经连着上了几十道奏疏,希望天子免去他兵马元帅的官职。
张世康身为锦衣卫一把手,这些事都知道,可他一次都未反击过。
因为他担心,只要自己稍微一反击,这厮就没了。
因为他更明白,直臣有直臣的作用,如果满朝都是屈服于他淫威的人,他反倒会觉得反感了。
也是基于这个原因,张世康觉得目前的朝堂,总算是能称得上众正盈朝,才真的萌生退意,至少把军权卸掉一部分。
以至于李邦华额头杵地不住的磕头,张世康都有些心疼了。
心道那么大岁数了真不容易,便拱手看向崇祯老哥,想着干脆推辞掉算了,反正他对爵位也不是很在意。
然而,他还没开口,就听崇祯皇帝不高兴的道:
“尔等若能收复辽西三十城,朕也封尔等为王!
可你们有这个能耐吗?”
当着所有人的面,崇祯皇帝的话掷地有声。
如今没在朝堂,周围还围着大量的百姓,君臣如此互相不客气的对话,其实影响还是很大的。
可崇祯皇帝心里着实有气,群臣首先不顾场合反驳他,就不能怪他不讲情面。
以前总是朝臣站在道德制高点上驳斥他,崇祯皇帝还是少有的也站上了高地,三两句话,说的朝臣哑口无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又跟他提祖制,现在崇祯皇帝听到祖制就来气,恨不得直接将剥皮实草的梗拿出来再喷一遍。
“封爵乃皇家私事,尔等休要再言,伤了君臣和气。
无忌,还不领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