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过算法将时间差修正后,上午十点整,超光速航行验证实验再度开启。
那漂浮在一片金色海洋中的量子引力模拟激发装置爆发出一团炙热的白色亮光后变成了飞向四面八方的废铜烂铁。数个亿的经费在这一瞬间燃烧殆尽,换来的是它成功的将一束光粒子送入了超光速曲率空间中。
而几乎就在实验装置启动的一秒钟之内,部署在量子引力模拟激发装置附近的引力探测装置传递回来了第一道消息!
“检测到异常引力涟漪波动信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光粒子束成功的进入了超光速曲率空间中,朝着水星轨道上的接收器飞去。
而部署在沿途的探测装置与设备,精准的将每一份观测到实验数据传递了回来。
目光落在面前偌大的屏幕上,看着能谱上呈现的图像,徐川的瞳孔中倒影着兴奋的神采,目不转睛地的盯着,一刻也不肯挪开视线。
对于一名学者而言,这样的画面,真是无论看多少次都不会让人厌倦。
终于,在光粒子束进入超光速曲率空间51秒钟后,位于太阳和水星轨道之间的第九组引力探测设备传递回来了讯息。
“未在既定时间探测到引力信号!”
那一束航行于超光速曲率空间的光粒子束,再度消失了。
而几乎是与此同时,位于水星轨道上的量子引力模拟接收装置的探测器内,一组复杂且规律性的信息被同步传递回了地球总部。
控制中心的落地大屏上,利用无极量子超算中心通过数学模型事实进行解析的讯号,迅速转变成了一张张的达里兹图,呈现在了徐川与现场所有物理学家的眼中。
仿佛宇宙大爆炸后的第一缕光,几个稀疏、孤零零的像素点随机地出现在能量基底线上。
那一张张原本断断续续的曲线图,在这一次的实验中,正在迅速进行着补全。
从曲率空间中流出的数据,就像是山间的溪流弯弯绕绕汇聚成河流。
原本需要靠想象连成的虚线,此刻已经被密集得几乎重叠的数据点填实,形成了一道清晰、连续且平滑的曲线。
一个一个的能量值处悄然在达里兹图的曲线上隆起,划出一道优雅的弧线,达到一个明确的峰值,然后顺势滑落,回归基线。
监控屏幕上,那一张张的能谱图不再是冰冷的点和线,它变成了一幅动态的、正在被绘制的星空图。
每一个新增的数据点都宛如一颗新诞生的星星,它们共同勾勒出宇宙深处和曲率空间中超光速信号独特的“指纹”。
那隐藏在超光速曲率空间中的底层协议,在这一刻终于全部展现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