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问题,这个项目涉及到的战略核心技术太多了。”
“即便是抛开可控核聚变技术和碳基芯片,还有目前我们限制对外出口的室温超导材料、量子计算机技术、AI智能等技术。”
“我们该如何确保这些技术仅用于城市项目改造工程,又该如何确保这些技术不会外泄?”
“如果这些问题没法解决,我对这个项目持有反对意见。”
“如果能确保这些关键材料与技术的安全,对于沙特城市改造项目我没意见。”
或许有人会觉得以他们如今的实力完全可以确保沙特不敢违背他们的意见,但这并不能杜绝其他国家对这些技术的觊觎。
而对于袁周礼来说,确保这些技术不会泄露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毕竟一旦发生泄露,就算是事后他们能给出惩罚,那也无法挽回技术流出的事实。
坐在首位上,老人点点头,开口道:“这些的确是问题,不过在来之前陈东晓同志已经和徐院士联系交流过了。”
“针对这些战略核心技术的保密问题,在开发署提交的报告文件中有做介绍。”
会议桌下方,陈东晓快速的开口道。
“徐院士的技术方案与意见在第七页至第十页,开发署的专家在结合了徐院士的意见后,融合可控核聚变反应堆、碳基芯片等多种核心技术的出口保密方案上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限制方案。”
“该方案在第十一页至第三十九页。”
听到这话,会议室中的众人快速的将手中的报告文件翻到了对应的地方。
在国内建造量子超算中心配合海底量子光缆、远程进行核心机密数据信息处理、室温超导材料增加逆向工程表材料以及在非要区域使用高温超导材料代替。。。。
在报告文件上,徐川并没有谈及如何从法律、武力、合同等方面的保密工作,而是从相应的技术层面上来对这些核心技术增加保密的可能性。
不过开发署的专家在徐川提出的可行性参考文件上融合法律、技术、管理和国际合作等多层次的角度给出了一套完善的方案。
简单的来说就是先通过技术手段本身进行防护,比如增加反逆向工程手段、黑箱化操作将核心算法和工艺集成在密封的、无法拆解的模块中,用户只能使用其功能,但无法知晓其内部工作原理。
然后再通过限制施工单位、出口管制法、管制清单、对核心技术区域进行物理隔离,限制人员进出,并设置监控等等多重手段来进行限制。
这一套手段,其实在可控核聚变技术的出口上已经应用的相当的成熟了。
将其衍生拓展到量子计算机与室温超导材料等技术上并不是什么太难的事。
在认真的看完了开发署给出的报告文件后,会议室中又重新展开了新一轮的激烈讨论。
但在能够确保这些战略技术与关键材料的安全基础上,会议室中态度已然逐渐向支持城市改造项目的角度偏移。
。。。。。。
在京城的大佬们商议着与沙特的合作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与此同时,另一边,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