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三,别五迷三道的了,赶紧捞面,下完最后几碗我们也回去了。”
“哦哦,好好。”
王海心里琢磨着,王强这婚事也该提一提了,成不成都该托人去提一下了。
不到十二点,哥俩就收摊儿了,王强去小卖部提了一箱啤酒,这才回了家。
家中的亲戚正在展示新买的衣裳,比较完材质又比较颜色。
一位老姑拉住王强问:“强子,和镇长做一起的小伙儿是谁?”
另一位姨妈也赶忙上前掺和:“强子现在出息了,都能和镇长坐一桌儿了!”
亲戚们七嘴八舌,说的王强脑瓜子嗡嗡的。
有亲戚说他懂事了,还有亲戚好心要给他介绍对象。
看着老父亲脸上的笑容,王强也就忍了,跑到厨房去帮忙端菜了。
亲戚们除了过年走动,也就赶庙会的时候会走动一下,中午自然又是喝了不少。
亲戚们在旁屋歇息的时候,孙菊芳招呼自己人开始算账。
“今天本以为会摆到天黑,没想到快中午就卖完了!”
孙菊芳点钱的时候高兴坏了,今天一共卖出去八十碗面。
一碗面三块钱,这半天就收回来两百四。
“要是天天都能收回来这么多,咱干半天还能歇半天!这比去码头搬货来钱快多啦!”
王海点了一根儿烟,又开始琢磨后边的事儿。
“这样累一个月,那还不赚个大几千啊,以后在镇上再开个店,啊呀呀……”
王海直夸老弟有眼光,王强却被大哥的天真给吓到了。
“哥,这不是你去码头搬货,收了四十块那就是赚了四十块。你收回来两百四,你还没算利润是多少。”
说到开店的事儿,王强毫不留情的给大哥泼了一盆冷水。
“流动摊贩和经营店铺那是两码事,不是说你会炖个羊杂就会开店了,眼下的事儿是先在镇上站住脚。”
孙菊芳放下手中的笔,说道:“今天还是庙会,人多,明天到了码头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呢,别想那些有的没的。”
她又将成本一一列出来,摆在了哥俩面前。
王强大致看了一眼,嫂子是个细致的人,竟然将大哥在码头搬货的工资也算做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