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对天下最高的期盼,就是大同。
又或者说大同小异。
至少在关键问题上,必须都遵循着一个制度。
那就是朝廷的制度,大庆的制度,他秦风定下的规则。
无论是大庆内。
还是四海之外。
秦樉跟秦博仍旧低着头。
有些话憋在心中很久,但却不适合说出口。
他们很想对庆皇说一句:老六比父皇你更适合做皇帝。
然而。
老六从未有做皇帝的心思。
哪怕老六最终做了皇帝,无论是皇家,还是当今的天下人,亦或者是周边番邦,四海臣属,无有不臣服者。
然而……
帝国未来的继承人,是秦雄英,是圣孙。
有些话,就算憋在心中再难受,也没法说。
因为那违背了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会坏掉父皇对于皇家未来的期盼。
兴许。
老六没有称皇帝的想法,完全是因为父皇吧。
只因为父皇想要将皇位传给嫡长子的嫡长子。
老六不想让父皇难过,即便他如今已经是无冕的皇帝,做的事儿,所掌握的权利,已经远远的超越了父皇。
可老六。
仍旧没有加上了那个皇帝的尊号。
秦博倒还好,反正有得吃穿就好了,多少有些没心没肺。
可秦樉身为秦王,明显就想了太多。
他是秦王,他是嫡子,若说当年没想过那个位子,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儿。
甚至如今大哥没了,他若真想争一争,也未必没有资格。
等真做到皇位上了,那群百官不听话又如何,大权在握,全杀了也就是了。
但秦樉清楚。
他当不了皇帝,掌不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