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中文网

唐三中文网>穿越考科举 > 第72章(第8页)

第72章(第8页)

好瞻仰他的墨宝。

如此情况,纪元只能更加用心抄书。

既不好丢了颜面,也不好辜负大家的期待。

周家书坊对纪元虽有优待,但印书并非小事,纪元头一次润笔,还是选了更稳妥的书籍。

这是一本两广夫子写的一本诗词教程,名为《陈家诗词格律感悟》。

在他们当地卖得很是不错,周家书坊托人买了印书权之后,又让本地夫子加以修改,把里面两广地区的词汇转为建孟府本地能听懂的语言,这才准备印刷。

印刷之前,必然要找润笔先生重新抄录。

这本书虽好,但如今科举不重视诗赋,故而销量不可能很高。

当然了,也不会太低。

完全地中等水平。

此书交给第一次做润笔先生的纪元来说,十分合适。

周家书坊也把价格开到十五两,两个月内抄完即可。

两个月的时间并不长。

一般润笔先生都有学业要忙,不可能专心抄录。

纪元也是如此,他的课甚至更满。

再则,何为润笔先生,想必大家都知道了。

那其中细则呢?

现代人早就习惯印刷整齐的书籍,字迹大小,笔墨深浅,可以说分毫不差。

若把现代随便一本印刷好的书籍放到古代,都会让人大呼神迹。

可若放到古代,虽说是雕版印刷,但雕刻也是工匠刻的。

工匠刻的时候笔刀再稳,也是按照润笔先生的字迹下笔。

既然是人写的,难免会有疏漏,难免会有字体不好,以及大小不一的情况。

去翻古代的印刷本,多有这样的问题。

这也是很多书籍价格不一的原因。

想要一字不差,想要字的大小均匀,太考验润笔先生的功力。

没有对笔法的绝对控制,绝对写不出符合要求的字。

这本《陈家诗词格律感悟》一万多字,字字不能差,结构还要好,字的大小更要统一。

纪元平时放学的时候已经有些晚了,点上蜡烛也是昏黄得不行,抄书自然不可。

索性就把润笔的时间放在早上起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