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还是殷博士的问题对他们来说,问得杂,又问得细。
一会朱子的《礼仪经传通解》,一会《说命》,再回到礼记原本。
脑子不转几下,都不知道问的是什么问题。
其实殷博士并非故意为难大家,而是按照自己的习惯来教学。
而五经的难,也确实是这样。
刚刚提到,一个标题“学记”,便有那么多含义,便是一个“超链接”。
那正文里面字字都是超链接就算了。
超链接里面,还有超链接。
首先看殷博士方才说的《礼记·学记》第二段到底是什么内容。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这是原文。
原文自然要逐字解释。
解释到最后,原文又引用了另一本书《兑命》里面的话。
为了不曲意思,那就要再把《兑命》原本读一遍,不说背诵,却要看到句子,就知道前后上下在说什么。
那如果《兑命》里,同样引用了其他典籍的话呢?
肯定还要再去读。
这超链接算是点不完了!
用现代吃瓜来比喻。
你看到一个歌手的八卦,立刻点进链接去看。
啊,这个八卦里,还有歌手朋友的瓜。
好吧,点进去再去看歌手朋友的瓜。
吃着吃着,有人跟你讲,只看歌手跟歌手朋友的瓜是不完整的。
快!去看歌手前男友的微博!
一连串下来,你的网页打开了七八十来个!
一晚上在瓜田里翱翔的感觉,跟十几年在书海里遨游,肯定是两个感觉。
但同样的,都是眼冒金星,睡不成好觉。
殷博士的第一堂课,好像给丙等堂所有学生们打开了一扇门。
这样说也不准确。
应该讲,把学问门缝开了那么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