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的不用多说,大家都明白了。
职位是固定的。
考上功名的却越来越多。
所以想要进候补名单都要排队。
听到这,大家的热情似乎少了点。
刘嵘却又道:“殷博士是浙东人,他们当地科举又盛,能在当地考上举人,实在了不起。”
“而且浙东一带,特别是余姚当地,对礼记的理解甚好,远超其他的地方。”
“天齐国各处开馆收徒,首先想要的,就是浙东余姚出身的夫子,专门教导这几门课。”
纪元之前听过一星半点。
这会刘嵘认真解释,他对即将过来的殷博士抱有很大期待。
首先,殷博士所在的地方,放在现代来说,就是高考大省。
那地方卷生卷死的,出来的学子必然不一般。
说起来,江浙在现代同样高考难省,古代竟然也是一样。
再者,当地对礼记等三本书的理解非常深刻。
这可以比作当地对此的文化底蕴深厚。
那就卷中卷出来的。
如此厉害的夫子,竟然是他们的老师。
去年他开始自学《礼记》,虽然通读一遍,又跟着注解再读。
但依旧积累不少问题。
现在正式开始学习,想必他这些疑惑一定能解开。
刘嵘知晓这么多,肯定是他举人祖父讲的。
老举人都这样推崇,那说明他们的殷博士真的很厉害。
学生们又躁动起来。
“殷博士长什么样啊。”
“不知道,他大多都在甲等堂教秀才们,偶尔会在乙等堂指点备考学子的文章。”
“丙等堂,他还没来过。”
“常庆,蔡丰岚他们倒是见过,不过那也是之前了。”
“羡慕他们在乙等堂的。”
“谁不是呢,咱们努努力,明年也考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