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人,很多都被地主一类人,给死死摁在了田地中,所以林家的人手并不充裕,林默申请土地改革的一个原因,也是想用土地为这些人兜底,再用贷款,赶着这些人出来做工赚钱并提供廉价劳动力。
这次的灾情,既是救人,也是获取自身所需的机会,毕竟对于灾民,能有口饭吃活下去,那便不会奢求更多,工价自然也高不到哪去。
另外,灾情的根源问题,是粮食问题,所以想彻底解决,还是得从此处出发,从外部调进来不现实,毕竟运力受限,最优选择是通过农业生产进行开源。
首先一点,自然是修整水利,天旱,并不是说完全没水,不然人早渴死了,地势低洼处,或流域广流量大的河流,其实多数多少都是有水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只是不降雨,靠天吃饭的田地,靠小溪小河浇灌的田地无水可用,甚至水利设施,因水深较浅、河渠淤积等原因,水位下降后,无法供水。
而这些,就像人身上的毛细血管一般,为田地输水,其堵塞了,再无雨降下,那田地自然减产乃至绝收,旱,是田地无水可用,产不出粮,人无粮可食,于是成灾。
而水利设施,便是将这些尚存的水,引至田地浇灌,确保作物存活,继续产出粮食,不过林家能做的,只是在与自家有关的田地,展开相关工作。
其次,像薄膜,也有存水保水的效用,可指示塑料厂加紧研究生产,应用下去,当然,产量有限,只能从林家旗下,旱灾迹象较轻微地区的田块优先使用。
大棚也可多建一些,种粮食不太合适,但可种速长的菜,以菜代粮,也可以减少粮食消耗。
最后,自然是高产、耐旱这类作物的种植推广,高产,那款杂交玉米当仁不让,尽可能多的搞来种子,自然优先在林家的地块种植,肥料、薄膜加水利组合,能尽可能确保产量。
然后便是土豆、红薯这些,产量同样很高,这方面的选种上,林家这边也有些进展,产量这些拔高不少。
耐旱,则是高梁之类,其耐旱且产量还不低,在一些贫瘠之地也能有一些产量,可以从林家种子库,选取一些合适良种,向可能受灾地区的平民推广。
除此之外,林默还选了木薯跟佛手瓜两种作物,前者同样产量高,耐旱耐贫瘠,且喜热,林家之前其实已在偷偷推广种植。
只不过主要是在两广,那里水热丰富,木薯毕竟是偏热带的作物,在两广,哪怕是山地,也能有非常不错的产量。
其次是云贵,这里同样是贫瘠的山地居多,种木薯,产量可能稍偏低一些,但那是与自身相比,相较其他作物,其产量并不低。
林家在两地的农业布局,还有干蔗、咖啡及烟草,前者不用说,战略物资,后两者类似,是战场上,士兵消解困乏、紧张这些生理心理状态的佳物,且还可为国府创收。
话归正题,木薯在川渝这边是没怎么推广种植的,毕竟气候并不算太适宜,产量上并没有多少优势,最多在厂房顶上种植,当遮掩植物,顺带收获点产出。
不过现在,需利用其耐贫瘠耐旱的特点,将其种在所开垦的荒地中,原先是准备养田,但种的作物收成没什么保障,所以需木薯顶一两季,确保产出。
而佛手瓜,它其实才是林默最在意的抗灾作用,因其特点是挂果多、挂果期长,它是真可以一个藤节一个藤节的长果,藤上全是果。
至于挂果期长,在这边,正常八月结果,挂果时间,能一直到上霜将藤冻死,差不多能挺到十一、十二月份。
而如果使用地膜保温保湿,能将种植时间提前,用秸秆之类搭棚进行护苗,这时间便差不多能种植,水肥这些再保障,应该能将挂果时间提前至五六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