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射程五六公里的远射版,直射也有二三公里,虽然性能上有些拉胯,但好歹是打直射的,修械所有在研发供其使用的破甲弹。
也就是锥形装药、聚能破甲,林默已提醒过修械所,其也进行了验证工作,但成果目前尚未出来,估计还需不少时间。
装备无后座力炮当主装备的原因也是这个,虽然破甲弹对船而言,尤其还难攻击水线以下,这不过是蚊子叮一口,但对船上软目标,就是人员的杀伤应该不弱。
金属射流人可扛不住,何况船上从弹药到燃料这些,可不缺易燃易爆物,破甲弹对船体毁伤是不大,但次的火灾殉爆,可是能废了整条船。
另外,二十三米船中,还有一款特殊的,是一款运输船,其也参照了巡逻艇、快艇这些的高速设计,当然了,也往运输方面做了优化。
其满载排水量有六十来吨,可搭载三十多吨物资,其舱内也布设有多条轨道,可运输及布设水雷,十八米以上的船,基本都有类似布置,毕竟水雷是小艇能威胁大船的有限手段之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只不过是多少的问题,像十八米巡逻艇,所能搭载水雷,多则不过十来颗,还是小水雷,但这运输船却是兼了布雷艇工作,有专门设计,少说也能运送布设几十颗。
至于鱼雷,各战斗艇,也都有预留搭载空间,像在船上有相应的武器位,或是加浮筒桁架,将鱼雷发射筒挂载,但不论哪一种,用的方案都一样,没办法,正经鱼雷发射装置过于沉重。
话归正题,这运输船船顶设计的比较平坦,所以有大量武器位,当然不是用来安装什么迫击炮的,其武器位需额外加固,这会增加自重减少载货量。
武器位是用来架设防空机枪的,其既被当运输艇、补给艇、布雷艇这些使用,也是武装防空护卫艇,必要时要承防空职责,既保护自身,也保护其他船舰。
这一款运输艇,是全钢船身的,当然,内部肯定使用了木材,但都是实木,因为这船目前都是最初始的设计,当时复合板材还未被验证好用。
不过,目前已经综合复合板材的使用经验,设计建造一型新船,不过职责定位也有所转变,专司运输。
而二十八米船,这已经归属于炮艇行列了,当然,船体构造这些依旧是放大改进的样式,不过上层建筑布局有所变化,稍稍后移,为舰艏留出更多空间。
而迫击炮炮位也移至船艏,因为装备了更大口径迫击炮,两套双联装二四零迫击炮,直接跳过二零零,主要是二者重量、后座力、操作难度很相近,还不如直接上更大口径。
至于为何装在舰艏,因为炮管有五米多长,放平后,无法在甲板进行装填,要从船顶装,而船顶还要配上吊机、输弹轨道等等,因为炮弹太重了,标弹便有上百公斤。
船顶也不再配无后座力炮,因为此船已不再适合冲锋到近前交火,舰顶前中部,都是为舰艏火炮服务的各类设施,后部则安装高射机枪及砰砰炮这些,舰艉也如此,共同搭建防空单元。
剩下最大一型船是三十二米,也有负责战斗的炮艇,不过其已经属于旗舰船型,武器与二十八米类似,包括舰艏也照旧是两部双联装二四零迫击炮,不过其防空火力大为加强。
另外,二十八米及三十二米船,舱室及上层建筑,都大量使用了实木及复合板材,没办法,为赶工期,且造好的船除实验外,是先供应给水警的,所以不算太影响。
三十二米,还有另外两个船型,一个自然是他们搭乘的运输船,其同样可做为布雷船用,只是没有二十三米船那么专业。
这一条船,算是舟艇部队的主力运输船型,且偏向服务外部,像其他部队及其后勤补给物资,所以其更偏向运输,当然,属于武装运输船,还可做为物资运输船队的护卫船使。
而三十二米的另一型船,则是条双体船,自然是林默出的主意,参考仿造于谁也不用多说,其特点,是平稳、快速及早板宽大。
三大特点里,有二大特点非常利于布置迫击炮,所以这可以说是条迫击炮船,除舰艏,舰艏也抬高出平台用于装弹。